獨處,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,有時候,低質量的社交,不如高質量的獨處



你喜歡獨處嗎?
我不喜歡,但我的朋友,小安他很喜歡。
喜歡到感覺就是個怪癖:
喜歡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。
繼續看下去...




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

我覺得很不解,在情侶扎堆、
瀰漫著爆米花香氣的電影院里,
一個人去看電影,實在是需要勇氣。
有些人在網上總結了孤獨的等級,
一個人看電影排在第四。

小安卻樂在其中,
從來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孤獨的事情。
她說,以前下班的時候,
經常和同事一起去看電影。
無奈,同事話特別多,
喜歡邊看電影邊評價演員的演技,
她每次都備受干擾。
後來,交了男朋友之後,和男友一起去看電影。
男友卻有個習慣:邊吃零食邊咂巴嘴。
一場電影看下來,小安什麼都沒記住,
光記得男友咂巴嘴的聲音了。
而一個人看電影,可以隨時興起隨時出發,
選片子也不需要照顧別人的感受。
看電影的過程,
還能不受干擾地仔細品鑒每個細節。
《東方快車謀殺案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“到了我們這個階段,
已經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,
討厭什麼。喜歡就盡情享受,
討厭就一點不做。”
有時候,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:
酒局、K歌、聚會,夜深之後人群散去,
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和冷清。
處在一群人的狂歡中卻倍感寂寞,
一個人獨處時反倒獲益良多。

以前喜歡一個人,

現在喜歡一個人。

獨處,是一個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。


獨處,是一種能力

哲學家梭羅,曾經遠離塵囂、
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。
兩年時間,梭羅自耕自食、
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。
後來有人問他:“你一個人住在那
一定很孤獨,很想見人吧,特別是在風雪天里。”
梭羅回答:
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?
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?
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?
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。
而且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
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。
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,
雖置身於滾滾人群中,
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。
孤獨,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。
學生時代的我,總是害怕獨處。
吃飯、逛街、泡圖書館,
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都一定要拉著別人一起。
害怕一個人走在路上時,
被人投來異樣的目光,那意味著:
你性格孤僻、人緣差、沒朋友。
所以很多時候,

寧願在人群中喪失自我,

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,

也不願獨處。



 

獨處,

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

後來我才知道:人們常常誤解了
“獨處”與“孤獨”的界限,
因此將獨處與孤立無援、
寂寞無助的狀態混為一談。
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,
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。
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:
擁有獨處的能力,
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。

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很喜歡獨處。
他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,
獨自跑步也好,寫文章也罷,都不感到無聊。
和與人一起做事相比,
他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
讀書或全神貫注地聽音樂。
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,
他可以想出許多來。
這種生活看似孤獨,他卻樂在其中,
並高效率地寫完了無數名作。
《安頓一個人的時光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
一個人生活,

可以是平淡、乏味、停滯不前,

也可以是一場充實、

美妙、精彩紛呈的冒險。


低質量的社交,

不如高質量的獨處。

作家李尚龍說過: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,
不幸的是,那些獨處的時間,
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減少。
你開始高朋滿座,你開始酒局不斷……
可惜的是,很多人並不知道獨處的價值,
那些獨處的時光,才會讓你發光。

人只會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

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。

獨處就是跟自己相處,
也能利用這時間來讓自己增值,
並且把生活的大小事過成詩。
分享給個讚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