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脖子摸到腫塊!會不會是長腫瘤啊?
「醫生,你看我脖子這裡長一顆東西,這是什麼?」
「脖子有腫塊,會不會是腫瘤啊?」
由於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手觸摸自己的脖子,
大多數人第一次發現脖子有腫塊時,
總是緊張又焦慮,
深怕自己長癌症、或是什麼怪病。
然而,關於脖子的腫塊,
有些事可能跟您想得不一樣。
脖子摸到腫塊要看哪一科?
先講答案:脖子有腫塊,要看「耳鼻喉科」
您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,
無意間摸到脖子有一顆一顆的突出物,
有時候這些東西還會腫起來、變大顆、甚至會痛!
您可能會感到疑惑:
「咦?!脖子有腫塊,為什麼要看耳鼻喉科?」
先跟大家說明一下,
耳鼻喉科完整的名稱應該為「耳鼻喉頭頸科」。
以筆者住院醫師時期的受訓醫院為例,
每年至少有五百多例口腔癌手術,
這類我們常說的「大刀」,
需要將口腔腫瘤切除、清除頸部淋巴結、
最後再拿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來填補切下來的缺陷。
耳鼻喉科醫師對於脖子(或稱頸部)的構造,
相當熟悉。
所以,當您有頸部腫塊的問題,
可以找耳鼻喉科醫師。
為什麼脖子會腫起來?
其實,我們的頸部在正常情況下,
就存在有約莫 200~300 顆大小不一的「淋巴結」,
他們是一群具有免疫功能、幫助循環的構造,
通常呈現橢圓形,摸起來帶有一點彈性,
是在您脖子裡的好朋友。
當身體出現狀況,頸部淋巴結會出現變化,
例如感冒時,
這些淋巴結可能會因為身體發炎反應而腫大;
而若是其他地方有癌細胞,
也可能會經由淋巴循環跑到這些淋巴結。
針對「脖子腫塊是不是腫瘤」這個很多人擔心的問題,
以及究竟要注意什麼事,
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(AAO-HNS)
在 2017 年發表了關於「成人頸部腫塊」的治療指引,
有詳細的說明!
(這是針對大於 18 歲的成人,
小朋友不在本次討論範圍)
在談其中的重點之前,
我們先來談談一些有關「頸部腫塊」的一些迷思吧!
迷思一:
我脖子這個腫瘤不會痛,
應該不是惡性的吧?
錯!
要注意,大部分癌症轉移到頸部所產生的腫塊,
是不太會痛的。
若是感冒或感染造成頸部淋巴結腫大,
通常會發炎而疼痛。
但因為惡性腫瘤形成的腫塊,
可能長到很大卻沒有疼痛的感覺。
所以,若是不會痛的腫塊,要特別注意喔!
迷思二:
我脖子這個腫瘤不是硬的,
不可能是惡性腫瘤吧?
錯!
大部分癌細胞轉移產生的頸部腫瘤摸起來是硬梆梆的,
而且感覺會跟周圍組織黏得很緊、不易移動。
然而,某些頭頸部的癌症,
例如和人類乳突病毒
(Human papillomavirus,HPV)相關的口咽癌,
其造成的頸部腫塊,
可能會「偽裝」成類似良性、軟軟的囊腫。
所以,就算腫塊是軟的,還是不能掉以輕心!
迷思三:
聽說腫塊大於一公分就是惡性的?
不一定!
我們頸部各個區域的淋巴結,
會有不同的大小。
最大的淋巴結位於頸部靠近上方的位置
(稱做 jugulodigastric lymph node),
正常情況下,可以達到 1.5 公分。
不過,要徒手測量腫塊的大小,
其實沒那麼準確。
通常還要再搭配其他特徵,
例如軟硬度、可移動性、
會不會痛等特徵,來判斷。
迷思四:
我不抽菸、不喝酒,應該不會長癌症吧?
不一定!
許多頭頸部的癌症,
例如口腔癌、喉癌等等,
的確跟抽菸喝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然而,像是跟人類乳突病毒(HPV)相關的口咽癌,
則不一定需要接觸過菸酒,
反而是和多重性伴侶或口交等性行為有關。
迷思五:
檢查起來不像是惡性腫瘤,
應該就不用再給醫師看了吧?
錯!
若是因為發炎或感染造成的頸部腫塊,
經過治療後,
腫塊通常會在 2 到 3 週內完全消失、
回復到正常狀態。
若您治療後,腫塊仍持續存在,
一定要再回診檢查!
因為有些惡性腫瘤一開始
可能會表現得像是發炎或感染。
頸部腫塊,案情可能不單純!
發生在小孩的頸部腫塊,
以感染造成的最多。
然而在成人,因感染造成腫塊的比例較低,
而長腫瘤的機會較高!
許多頭頸部的癌症,
例如口腔癌、鼻咽癌、口咽癌、
喉癌、甲狀腺癌、唾液腺癌、
淋巴癌甚至皮膚癌等等,
都會以頸部腫塊做表現!
所以若您發現任何異常的頸部腫塊,
建議應該先找耳鼻喉科醫師,
幫您做頭頸部詳細的檢查,
先排除癌症的可能,才是最安全的作法!
出現什麼症狀比較像是惡性腫瘤呢?
● 最近身體沒有其他感染的症狀:
若不是因為感染而產生的淋巴結腫大,
就要懷疑是惡性腫瘤。
● 腫塊持續超過「兩星期」,或不知道多久
● 腫塊是「硬的」:
惡性腫瘤裡面充滿癌細胞,
大部分摸起來會是硬的。
不過上面提過,
有些癌症的頸部腫塊摸起來也可能是軟的。
● 腫塊「不能移動」:
因為癌細胞可能吃穿淋巴結,
跑到周圍組織,
造成腫塊像是被黏住一樣!
● 腫塊「大於 1.5 公分」:
上面提到,
有些正常的淋巴結會達到 1.5 公分那麼大,
不過若超過這個大小,是惡性的機會就變高啦!
● 腫塊表面的皮膚有潰瘍、破皮:
惡性腫瘤的細胞可能會往表淺侵犯、
甚至吃穿皮膚,造成潰瘍。
除此之外,您還需要注意這些「警訊」!
● 年紀「大於 40 歲」:
隨著年紀增加,發生頭頸部癌症的機會上升。
不過,上面有提過,
有些口咽癌也會發生於年輕人,千萬別大意!
● 喉嚨痛、口腔潰瘍:
若頸部腫塊伴隨喉嚨痛,
要注意口腔、喉嚨的粘膜是否有腫瘤而導致潰瘍。
● 吞嚥困難:
可能暗示喉嚨深處有潰瘍、甚至長腫瘤,
影響吞嚥的順暢度。
● 最近聲音改變:
要小心喉部附近有腫瘤,
而影響發聲的構造。
● 和頸部腫瘤「同一側」的耳朵痛、聽力變差:
在喉嚨深處的癌症若是影響到感覺神經,
可能會造成同一邊的耳朵有疼痛感。
另外像是鼻咽癌因為長在耳咽管附近,
會影響其通暢度,
造成同一側中耳積水、聽力變差。
● 和頸部腫瘤「同一側」的鼻塞、流鼻血:
要小心可能是鼻子裡長腫瘤、或是鼻咽癌。
● 不明原因的「體重下降」:
許多癌症都會造成患者體重減輕。
而頭頸部的癌症可能會因為影響吞嚥功能,
造成營養缺乏、體重下降。
● 之前有過頭頸部的癌症:
要注意是否有復發的情形。
● 臉部或頸部的皮膚有異常病灶:
有些皮膚癌也可能會轉移到頸部。
脖子摸到腫塊,應該怎麼辦?
若醫師認為您的腫塊可能是發炎或感染引起的,
請先依照醫師的指示,按時服藥。
再回診前的這段時間,
您可以用手指檢查腫塊大小
(例如:一個指尖那麼寬),
和之前比較一下,腫塊是否有變化。
若是良性腫塊,
常過 2 到 3 週腫塊會「完全消失」,
但若沒有、或是消了又出現,請務必回診,
醫師會幫您做進一步檢查。
這些檢查可能包括頸部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
核磁共振或是正子掃描等等。
貼心小提醒
總結以上,若您發現有頸部腫塊,
最重要的是:
「確定您的頸部腫塊治療後已經完全消失,
若腫塊持續存在,
請按照醫師的安排,做進一步檢查。」
希望這篇文章,能讓您更了解脖子的腫塊。
若有發現任何腫塊,千萬別掉以輕心,
一定要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檢查喔!